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其突破

来源: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一、 前 言 王羲之在生前已在书法上享有大名,而真正地令其名垂千古而成为“书圣”的幕后推手,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无以复加的推崇与赞美。 唐太宗千方百计得到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

一、 前 言

王羲之在生前已在书法上享有大名,而真正地令其名垂千古而成为“书圣”的幕后推手,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无以复加的推崇与赞美。

唐太宗千方百计得到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的“真迹”后,即令虞世南、褚遂良、冯承素、欧阳询等临摹,分赐八大臣及皇子,世称“唐人摹本”。自此,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便作为中国书法的最高典范,号称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
本文将从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师承关系开始,探析王羲之的书法理论及其书法的基本特征,再下及王羲之在《兰亭集序》中的结字及整体构成的具体分析。

二、名师与名帖

琅琊王氏家族乃书法世家,在历史上知名的书法家就有14位,包括王庾、王导、王恬、王洽、王泯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王玄之(伯远)、王徽之、王淳之、王允之(深猷)、王蒙、王修(敬仁)以及王馁。此中,最为著名的当然是王羲之及其第七子王献之。

据说,王羲之在十二岁时为了学习书法,竟不惜偷父亲王旷的《笔论》阅读。王羲之自幼临池,在王氏家族中,对王羲之的书法影响最大的,还是其叔父王廙(世将),其人“少能属文,多所通涉,工书画,善音乐、射御、博弈、杂伎”[1]2002,且被誉为江东“书、画第一”。[2]王羲之少年时期的书法老师,除了叔父王廙以外,还有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。

卫夫人,本名卫铄,字茂猗,江州刺史李矩(世回)之妻,丈夫早死,抚儿李充成长,人称卫夫人。卫夫人出自河东安邑卫氏,可谓书法世家。晋武帝时,卫瓘(伯玉)的书法与索靖(幼安)并称“一台二妙”;其子卫恒(巨山),亦工书法,著有《四体书势》。卫夫人是卫恒的族妹,既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,亦据说乃其姨母,卫夫人之子李充亦即王羲之的表兄弟,亦应邀参加了永和九年的“兰亭雅集”。王羲之从卫夫人学书,卫夫人则师承钟繇,而钟繇则师承蔡邕。

三、媚与骨

《唐人书评》记载:“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,低昂美容。又如美女登台,仙娥弄影,红莲映水,碧沼浮霞。”[3]按此描述,卫夫人的书法,明显带有媚态。卫夫人在《近奉帖》中称:“卫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学卫真书,咄咄逼人,笔势洞精,字体遒媚。”[4]

卫夫人指王羲之的书法“遒而媚”,这种趋媚的风气,符合当时的书写的潮流,王氏父子均朝向“媚”发展,关键在于王羲之后来的书法发生了质变,即媚中有“骨”。唐太宗李世民在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中评曰:

羲之幼讷于言,人未之奇。及长,辩赡,以骨鲠称。尤善隶书,为古今之冠,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。[1]2093

王羲之的个性正如太宗李世民所观察的“骨鲠”与其书法所呈现的骨力是一致的,而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所指即是貌似飘逸而实含“惊龙”所蕴含之“矫健”,扣合其“骨鲠”的个性,在字体上的具体展现即为飘逸中蕴含骨力。这正是王羲之的个性与书法的相结合。“建安风骨”的审美意识一直延伸至王羲之的个性及书法,对其综合评价便是:“骨鲠”与“骨力”。个性“骨鲠”,书法则在飘逸、媚趣之中蕴含犹如“惊龙”的“骨力”。

《晋书》记载了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及其递变:

尝诣门生家,见棐几滑净,因书之,真草相半。后为其父误刮去之,门生惊懊者累日。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,持六角竹扇卖之。羲之书其扇,各为五字。姥初有愠色。因谓姥曰:“但言是王右军书,以求百钱邪。”姥如其言,人竞买之。他日,姥又持扇来,羲之笑而不答。其书为世所重,皆此类也。每自称“我书比钟繇,当抗行;比张芝草,犹当雁行也”。曾与人书云:“张芝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使人耽之若是,未必后之也。”羲之书初不胜庾翼、郗愔,及其暮年方妙。尝以章草答庾亮,而翼深叹伏,因与羲之书云:“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,过江颠狈,遂乃亡失,常叹妙迹永绝。忽见足下答家兄书,焕若神明,顿还旧观。”[1]2100

由以上所述可见:一、当时王羲之在民间已甚受崇拜;二、王羲之本人对其书法相当自信;三、王羲之当年的书法尚不能令庾翼与郗愔信服,及至晚年其书法方臻妙境,并令庾翼致信表示叹服。

然而,王羲之三十三岁任临川太守时的作品,虞龢在《论书表》评曰:

羲之所书紫纸,多是少年临川时迹。既不足观,亦无取焉。(1)转引自麦华三《王羲之年谱》,第256页。

庾翼的书法在少年时曾与王羲之齐名,庾翼不服王羲之的书法。及至咸和九年(334年),王羲之入庾亮幕府,后来任江州刺史,卸任后回建康度过了五年多的隐居生活。在此期间,即在王羲之三十一岁(334年)至书写《兰亭集序》的“永和九年”(353年)这二十年间,其书法并没有征服当时书坛的其他重要对手。亦就在这二十年间,王羲之融会贯通钟繇与张芝书法之精髓,遂成自家面目。唐代的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指出,王羲之书法精熟不及张芝,古雅不及钟繇,而却工于体势,关键在于融会张、钟两家,再加自家体势,遂成自家创造。(2)张怀瓘《书断中卷》,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校《历代书法论文选》,第180页。陶弘景《论书启》亦曰:“逸少自吴兴以前,诸书犹为未称。凡厥好迹,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。”(3)转引自麦华三《王羲之年谱》,第256页。即是说,王羲之的书法开始为世所普遍接受的时间,乃在永和十年(335)之后,即在撰写千古杰构《兰亭集序》之后。

文章来源: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lljydkzzs.cn/qikandaodu/2021/0301/498.html



上一篇: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的历史功能及当代启
下一篇:近代中国音乐思潮的特征是中还是西

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投稿 |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|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版面费 |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文发表 |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