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栏[09/07]
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数[09/07]
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收[09/07]
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投[09/07]
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征[09/07]
- · 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刊[09/07]
从孔孟思想到陆王心学,儒家思想是如何贯穿中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,虽然一直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天下,但中国古代的思想其实同样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。也曾发生过数次大的变革,历经孔孟儒家至董仲舒儒学,再到宋明理学和
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,虽然一直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天下,但中国古代的思想其实同样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。也曾发生过数次大的变革,历经孔孟儒家至董仲舒儒学,再到宋明理学和王阳明心学,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早已不同于孔孟时期。
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,儒家思想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众所周知,春秋时期乃是中国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,有“百家争鸣”之称。这一时期,法家、兵甲、儒家、阴阳家、墨家等各派思想百花齐放。
自上古到春秋,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,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。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,再加上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,迫使人们去思索和寻求新的思想,再加上各诸侯国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的优待,使得各种思想蓬勃发展。鉴于要讨论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,这里只说其中的儒家思想。
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,主要围绕“德治”二字,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。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则是“仁”,社会道德层面,他主张“仁者,爱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。统治层面,孔子主张以德治民,反对苛政和刑罚,认为统治者应该爱惜民力,取信于民,正身律己,“以和为贵”。孟子则提出“民贵君轻”的思想,主张“政在得民”,提倡宽政薄税、反对苛政。
可以说,在急剧动荡和战争频发的春秋时期,孔孟思想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,因而一直没能受到重视,只能作为讲学修身的存在而已。
到了秦朝时期,儒家仍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,非议郡县制,以古非今,站在了推行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对立面,因而受到极大的压制。不过,秦始皇在主张法治的同时,却也在吸收其他思想主张,例如道家、阴阳家,甚至包括儒家,可惜这种融合最终已失败告终。
到西汉时期,从刘邦到汉景帝,一直遵循着道家的“无为而治”,直到汉武帝时期再度开始重视儒家,后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开始“废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不过,此时的儒家思想与春秋时期的孔孟思想早已不同,而是吸收了道家、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之后,增加了“君权神授”和大一统思想的新思想,因为其在坚持儒家思想的同时,有融合了一定的法家思想,故而也有,“阳儒阴法”、“外儒内法”之称。
而董仲舒此后的儒家思想之所以会被历代君王所推崇,主要源于其在哲学上提倡天人观念、伦理上提倡“三纲五常”、政治上提倡大一统主张,极大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。同时不难看出,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,与孔孟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。
从“儒家思想”到宋明理学,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深刻变革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,历经两汉、魏晋南北朝、隋唐一直发展至宋朝,开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,从而涌现出了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儒学大家,例如“北宋五子”(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周敦颐、邵康节)。
而与此同时,这些儒学大家在传承发扬儒学的同时,也在寻求着改变,而发展到顶峰的儒家思想,也的确需要改变。其实,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,如果能够产生更具有推动作用的思想,那么中国必然会再度向前大踏步前进,可惜的是,这一时期诞生的,是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理学思想。
从宋初胡瑗、孙复、石介提出,到北宋中期周敦颐、邵雍、张载的发展,再到南宋朱熹的完善,理学思想最终开始大行其道。
理学思想的发展其实与魏晋以来的文化传承有着极大关系,它在坚持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,又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之后,形成的一种新儒家思想体系。其核心思想为:“理”是宇宙万物的本源,是第一性的;“气”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,是第二性的。从而将“天理”和“人性”对立了起来,认为“人欲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,因而提出了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的主张,从而成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的需要。
到了元朝时期,出于统治的需要,朝廷更是加大了理学思想的传播力度,从而使得理学思想开始大行其道,其所提倡的“君臣大义”思想甚至一度超越了“华夷之辩”成为当时社会的普世价值,至明初时便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。
文章来源: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lljydk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329/528.html